中菲学术合作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
作者:易昌良 来源:学联秘书处 浏览次数:4965次 更新时间:2014-07-02 15:59:00 |
加强中菲民间交流 推进学术国际合作
中菲学术合作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菲律宾吕克昂大学签署《共同成立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菲律宾研究基地协议书》
2014年6月27日至7月1日,由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菲律宾吕克昂大学联合举办,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协办的“中菲学术合作国际论坛”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来自中国、菲律宾、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加强中菲民间交流、推进学术国际合作”这一主题展开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茂红博士,菲律宾高教委咨询委员会主席、菲律宾吕克昂大学执行校长英尼苟博士,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原大使JOSUE VILLA先生、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施文界博士,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理事长、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易昌良博士等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湖南邵阳学院、菲律宾大学、菲律宾雅典耀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菲律宾科技大学等多所中菲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专家应邀提交了会议论文或参与讨论。
菲律宾高教委咨询委员会主席英尼苟教授致欢迎辞
英尼苟教授在致词中说,中国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北京大学是中国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菲律宾吕克昂大学联合举办“中菲学术合作国际论坛”活动,必将对促进汉语教学与研究、促进中菲两国文化与学术合作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施文界博士发表重要讲话
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施文界博士在致词中说,菲华商联总会成立六十年来,一直把菲中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作为一项事业而坚守。商总今后会全力以赴地支持北京大学和菲律宾吕克昂大学进行学术理论上的研究,怀抱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大力支持菲中两国学术交流合作。菲中两国人民无论在何种历史时期,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两国人民相互影响着各自的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商总一直坚定地投入和支持菲律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工作,通过不同的形式服务于菲律宾的社会大众。如自1961年开始推展的“农村校舍”,1965年成立的“志愿消防队”以及全年开展的“义诊施药”方案,几十年来一直向贫苦家庭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赠送药品,处处体现商总以及旅菲华人对菲律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做出的贡献。除此之外,商总还会继续努力推进菲中两国人民的交流,为保持友好的两国关系做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
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茂红博士发表主题演讲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茂红博士发表主题演讲。他的发言题目为《中菲关系:长时段的观察》。包茂红教授指出,中菲两国人民有着千年传统友谊。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殖民主义和冷战的影响,中菲关系的发展一度比较曲折。在当前国际形势分化和重组的关键时刻,需要从长时段视角观察和思考中菲关系史以及中菲关系的未来走向。中菲学术界开展学术对话,坐在一起研究探讨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但有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关于中菲经贸关系的发展,包茂红教授提出,中菲自汉末开始交往,但有文字记载的贸易往来始于唐朝。到了宋代,双方贸易规模扩大。进入21世纪后,即使中菲在南海岛礁主权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中菲贸易依然在持续发展。中菲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31.4亿美元(菲方顺差2.13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364.48亿美元(菲方顺差达29.06亿美元)。今年1-4月,中国与菲律宾的进出口累计达767.7216亿元,其中中国向菲律宾出口419.0545亿元,中国从菲律宾进口348.6671亿元。从中菲贸易的数量和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确实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机遇,是富邻的。 关于中菲文化交流,包茂红教授提出,菲律宾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的华裔菲律宾人。有民族学家认为,菲律宾群岛民族的先辈,十之八九来自中国大陆,这大概是没有多大疑问的。[1]现在的菲律宾人中,具有中国血统的大约占到20%。现在的他加禄语中,大约有2%的词汇来自汉语。随着贸易和中国人移居菲律宾而来的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人不但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如梯田文化,还向菲律宾人传授了制糖、酿酒、造纸、冶金、烧砖等手工业技术,这些无疑促进了菲律宾生产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来是双向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时代,来自美洲的各种农作物经过菲律宾传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玉米、番薯、烟草、辣椒的传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2013年是“中菲友好交流年”,双方各自在对方国家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并提出到2016年将人员往来翻一番达到200万人次的目标。文化交流是增进双方民众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双方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包茂红教授强调指出,中菲两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即使在各自遭受殖民侵略的时代,也能保持相互理解和支持,两国建交后,友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正在建设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说双方的政治关系是短时段的事件的话,那么经济关系就是中时段的影响因素,文化交流就是长时段起基础作用的因素。政治关系会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发生频繁变化,但是双方关系的大趋势基本上是由文化和经济交流决定的。从中菲关系的历史来看,尽管政治上会出现曲折,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依然在向前发展,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把政治关系重新拉回正常发展的轨道。
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原大使JOSUE VILLA先生演讲
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原大使JOSUE VILLA先生以《中国的和平崛起》为题进发表演讲,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中国曾经是世界的主人,拥有着“四大发明”;另外分别详细介绍中国建国主席毛泽东时期公有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邓小平时期的改革开放、江泽民时期与胡锦涛时期的中国持续经济发展以及现如今习近平和李克强领导人进一步开放并加强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对中国的发展历程、时代背景加以分析。他呼吁通过对话,探讨中菲如何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坐标,如何求同存异,实现包容性发展;在历史的纵轴上,思考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提升。 菲律宾吕克昂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ANTOS教授以《更好地理解今日中国》为题,从菲律宾马科斯总统时期中菲建交时期开始,谈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发展。他讲述中国多年来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消费市场处处可见“中国制造”,已经成长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持续加强,惠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另外当提到中国目前在南海与各国的岛屿之争时,他建议各方保持谈话,东南亚各国也应该积极和中国政府保持沟通,并且一再强调发动战争是容易的,但是战后的重建会让各方付出更大的代价。
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理事长、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易昌良博士讲话
嘉宾演讲之后,海峡两岸旅菲留学生代表和菲律宾吕克昂大学研究生代表纷纷就中菲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向包茂红教授、JOSUE VILLA先生、SANTOS教授提问。各位演讲嘉宾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展望了中菲关系的未来发展。与会的学者和菲律宾各高校研究生本科生代表等表示受益匪浅。 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东南亚学的研究步伐,培养适应中菲交流的国际化、全面发展的人才,推进东南亚学领域水平科学提升,在论坛开幕式后,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菲律宾吕克昂大学签署了《共同成立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菲律宾研究基地协议书》。根据此协议,双方决定在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的资助下,将积极开展实质性的东南亚学学术交流、定期研究人员互访和科研项目合作,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充分利用双方教师和学科的优质资源;共同举办东南亚学研讨会、论坛、国际学术会议,探讨重大学术问题,定期交换论文集刊物及其他学术资料,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等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共同建立起一个积极开放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
作为论坛活动的重要部分,在论坛开幕式结束后,菲律宾吕克昂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处和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分别为菲律宾吕克昂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捐赠1000册关于中国经济、文化、政治、教育方面的图书及音像资料。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处负责人张科,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茂红博士,菲律宾高教委咨询委员会主席、菲律宾吕克昂大学执行校长英尼苟博士,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原大使JOSUE VILLA先生,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理事长、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易昌良博士等共同为菲律宾吕克昂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揭幕。 根据菲律宾吕克昂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成立章程,中国研究中心将是一个非营利性教学型的研究机构,旨在以理论研究支持项目研究,以项目研究促进中菲学术交流,深化对菲律宾政府管理及其对策的研究,通过研究报告、评论、公共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对菲律宾公共政策产生积极影响,为菲律宾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提供决策咨询。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一个推进中菲理解与合作、改善中菲关系、加强中菲公共政策研究交流和人才培养的独特交流平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智库。
论坛期间,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赴菲代表团成员包茂红教授、王晨燕博士、张荣东博士和亚洲开发银行专家,菲律宾雅典耀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菲律宾科技大学等高校学者、海峡两岸旅菲留学博士研究生代表,菲华商联总会企业家代表与会,围绕中菲文化交流、经济合作、贸易关系和投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进一步推进中菲的学术交流及贸易合作献计献策。 论坛举办期间,菲律宾主流媒体及菲律宾主要华文媒体《世界日报》、《菲律宾商报》、《联合日报》、《菲华日报》等在主要版面报道。国内新闻媒体新华网、网易、中国台湾网等纷纷关注及报道。 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对本次论坛提供全程赞助。
|
【首页】 【返回】 |
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
联系电话:0063-2-3547560 E-mail:flb9980001@qq.com
联系地址:菲律宾马尼拉市荫美沓区娜地威.洛佩兹街1111号金盛大厦2209室 邮编:15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