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报道
中国救援菲律宾台风灾区,彰显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人民日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李 锋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1727次 更新时间:2013-12-03 18:09:10

         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中部地区,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在菲律宾政府正式向中国提出救援请求后,中国有关方面立即行动。由中国红十字会派遣的国际救援队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等先后抵达重灾区塔克洛班

   灾区如同经历了一场大海啸,一些地方仍然能嗅到尸臭味,饥饿的灾民在救助站前排起长队等着领取食品,荷枪实弹的军人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止暴力事件发生

  1123日,本报记者搭乘菲律宾红十字会租用的直升机,从菲律宾宿务起飞前往莱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市。从直升机上俯瞰,塔克洛班市及其周边地区就像经历了一场大海啸。当时距离超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已经过去15天,但受灾最严重的塔克洛班依然一片混乱。海岸线往内陆数百米范围内,房屋几乎全部被摧毁。市内垃圾遍地,满目疮痍,这个四季常青的热带城市竟然看不到绿色。

  塔克洛班市市长阿尔普莱德告诉本报记者,当地的供电设施已全部毁于台风,要完全恢复供电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最迟不会超过1224日。

  菲律宾商联总会董事兼新闻委员会主任洪文棋告诉本报记者,塔克洛班市大约有1万名华人,大部分华人商店在台风过后都被灾民哄抢一空,财产损失巨大。来自福建的华人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自己经营服装生意,台风过后不久,3层楼高的库房全被抢光,最后被付之一炬。由于担心生命安全,大部分华人已离开塔克洛班市,到马尼拉或宿务投奔亲戚朋友。目前没有华人伤亡的统计报告。

  记者注意到,市区一些商店已经营业,秩序正在一点点恢复,但大片大片的废墟和垃圾仍等待清理,一些地方仍然能嗅到尸臭味,饥饿的灾民在各个救助站前排起长队等着领取食品,荷枪实弹的军人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止暴力事件发生。塔克洛班市副市长萨姆布告诉本报记者,随着政府救灾工作的推进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救援力度的加强,塔克洛班市的灾后恢复工作正在取得成效。

  台风过后,从没有一支救援队到过这个小村庄,村民们以为他们已经被外界遗忘了。中国医疗队的到来让村民惊喜万分。医疗队每到一地,都会有大量病人前来就诊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是最早抵达菲律宾的中国救援力量。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告诉本报记者,当菲律宾方面在1118日午间向中方正式提出救援请求后,首批中方救援人员就已经于20日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救援队终于在1123日到达重灾区塔克洛班,并于第二天全面展开救援工作。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医疗救援。医务人员在市政厅前的草地上搭起了大大的帐篷,前来就诊的当地民众络绎不绝。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还主动出击,派出医疗分队深入不同的村庄和安置点,为那里不方便外出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由唐红医生率领的医疗分队第一天到达一个名为杜拉格的小镇巡诊,当天接诊285人。唐红说,前来就诊的病人以体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其中内科和呼吸道疾病占了相当大比例。

  负责搜寻遇难者遗体的中方人员向救援队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在一个名为巴克盖伊的村子,有150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怀疑可能出现痢疾疫情。获知该消息后,医疗队第二天立即出发前往,并在该村一处安置点设立了临时诊所,为腹泻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留取样本,以判断当地是否发生疫情。

  安置点负责人玛努拉对中国医生的到来大为惊讶。她告诉本报记者:“前一天有中国救援人员向我询问村子里的卫生状况,没想到你们第二天就来了。” 玛努拉说,台风袭击过后,从来没有一支救援队到过该村,她以为自己的村子已经被外界遗忘了。中国医疗队的到来让她和其他村民惊喜万分。“中国人是和平友好的,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一位名叫安娜塔利亚的老人对本报记者说。

  正在接诊的马圣奎医生满头大汗,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马医生的爱人再有一个月就要生产了,但在异国救灾前线工作的他却很少有时间与爱人联系,只有在晚上临睡前发条手机短信,或者偶尔手机信号好的时候打个电话报平安。

  救人如救火,“和平方舟”既不规避风浪,也不启动减摇器,而是全速前进,宁愿让船上的人员难受些,也要更快赶赴菲灾区,最终提前一天抵达目的地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21日上午紧急出动,并于24日抵达塔克洛班附近海域。“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船长孙涛告诉本报记者,“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满载排水量超过1.4万吨。船上有300张床位、8个手术室、2172414台(套)医疗设备,具有通过卫星与岸基医院进行远程医疗会诊的能力,相当于国内全科医院三级甲等水平。

  一个多月前,医院船刚刚完成长达125天的“和谐使命—2013”亚洲8国出访和医疗服务,以及中国西沙海域搜救遇险渔民任务,人员和装备尚处在休整、检修阶段。接到赴菲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的命令后,医院船提前结束装备检修保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方案拟制、人员抽组、物资筹措等任务准备。

  出发后,医院船在海上遭遇到8级风浪,浪高45米,颠簸很厉害,多数官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船现象。此次海上任务的副指挥员、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管柏林大校告诉本报记者,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医院船可以选择规避风浪或者启动减摇器。但规避风浪会增加航程,启动减摇器会降低航速。救人如救火,医院船决定既不规避风浪,也不启动减摇器,而是全速前进,宁愿让船上的人员难受些,也要更快赶赴菲灾区。最终,医院船提前一天抵达目的地。

  由于塔克洛班港口无法满足医院船停泊的条件,医院船只好在距离塔克洛班市约10海里处的锚地停泊。医院船党委决定,在停靠海域附近,同样是台风重灾区的帕洛镇建立前置医院,同时派出医疗分队赴邻近村庄和安置点巡诊,能够医治的就地医治,不能医治的转移至前置医院,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用直升机或快艇转运至医院船治疗。管柏林介绍说,医院船24日下午4时在锚地停泊后,当晚1030分第一批病人上船,第二天建立了前置医院,并于停泊后48小时内建立了临时停靠码头和直升机临时起降点。

  “当我陪同他们到安置点巡诊时,那里的民众都特别高兴。中国医生医术很高,如果他们能在这里多工作一段时间那就太好了”

  当本报记者登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时,19岁的莫利娅正和自己刚出生7天的儿子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医院船派出的医疗分队在一个安置点发现了母子二人,当时孩子全身长满了脓包疮,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败血症,而且母亲发烧,营养状况极差。医务人员决定将母子二人转运至医院船治疗。考虑到当天海上风浪很大,快艇转运对新生儿健康不利,遂决定用直升机转运。经过船上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母子二人恢复情况很好,细心的中国女医生还用自己的汗衫为孩子改作了婴儿服。莫利娅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医生对我们太好了,我和孩子都好多了,谢谢中国医生,他们救了我们母子。”

  目前,菲方有3名联络官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工作,他们除负责医院船与菲政府的沟通外,还亲自参与船上的有关工作。在亲身体会到中方医务人员的高水平和专业性后,他们对中方人员的信任与日俱增。莫利娅的孩子就是一位名叫佐安的菲方联络官亲自从安置点的帐篷里抱出来的,当她得知为了孩子健康考虑,中国医务人员将放弃用快艇在海上换乘改用直升机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本报记者在医院船上见到了身为菲空军上尉的佐安,她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医生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当我陪同他们到安置点巡诊时,那里的民众都特别高兴。中国医生医术很高,如果他们能在这里多工作一段时间那就太好了。”“中国医生不仅为我们的人民医治病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在两国人民间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我们会珍视这种友谊,而且心怀感激”。 

  当记者乘坐舰载直升机离开医院船时,一对母女也同机离开。小姑娘经过中国医生的治疗已经痊愈,脸上写满了快乐。直升机在陆上临时起降点着陆后,中方医务人员正在等候,又一批病人将乘机前往医院船。

  在茂密的海边丛林里,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时而顶着烈日,时而冒着暴雨,搜索遇难者遗体。一名队员在前面用砍刀为大家开路,每前进一步都极为艰难

  在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中,有一个特殊的小组,即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此次赴菲灾区,蓝天救援队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搜寻遇难者遗体。截至记者发稿,距离“海燕”肆虐菲律宾已经3个多星期,但灾区仍有大量失踪人口,仅在重灾区塔克洛班市,就有约400人下落不明。

  1126日,本报记者随同蓝天救援队的8名成员一起出发,前往当地一处海滩,救援队当天将沿此处的海岸线展开搜寻。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勇告诉本报记者,该海滩是片回水湾,容易存住东西,只要沿海岸线搜索,就一定能找到大量遗体。张勇有一个网名叫“远山”,在中国救援界只要提到“远山”,几乎无人不知。

  据当地人介绍,台风过后的头3天,还有人前往海滩和海边的丛林搜寻失踪亲属的遗体,但由于气候炎热,3天后遗体开始发出恶臭味,就很少有人再去寻找了。而且台风过后当地安全形势非常不好,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游击队员进村抢劫。记者注意到,不远处的海面上搁浅了一艘货轮。当地人说,当时游击队员袭击了货轮,将船上的食物抢劫一空,船长和船员只得跑到村子里逃命。

  记者与救援队一行开始向海滩进发,越往前走越艰难。台风过后,大量的海水灌入岸边的热带丛林,地上长满了厚厚的野草,野草上面散落着被风吹断的树枝。大家必须小心翼翼地踏着野草或者树枝前进,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深深的污水中。此时的塔克洛班湿热多雨,在太阳的暴晒下,汗水很快湿透了大家的衣服。突然间一片黑云飘来,转瞬间狂风怒吼,暴雨如注,无处躲闪的救援队员又被淋得像落汤鸡。就这样,队员们时而顶着烈日,时而冒着暴雨,在茂密的海边丛林里搜寻,前面一名队员用砍刀为大家开路,每前进一步都极为艰难。

  “前方发现一具尸体!”走在前面的队员大声报告。张勇立即吩咐道:“拍照,GPS精确定位。”张勇告诉本报记者,对于灾后遗体处置,国际上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发现遗体后,首先要对其进行4个方位的大场景拍照,接着还要对遗体的头部、全身和躯干进行拍照,并拍摄一张对比照,即在遗体旁边放置一个参照物,以便能通过照片推测出其大体身长。然后在遗体上放置一个标签,写明发现遗体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救援队名称。随后将遗体放入裹尸袋,裹尸袋上要放置一个写有同样内容的标签,并且还要附上一个唯一的编号。此外,遗体的临时掩埋和储存同样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既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还要便于日后处理,并体现对死者的尊重。

  灾害发生后,救援队处理遗体到何种程度,要看当地政府的具体要求。根据与塔克洛班市政府的协商结果,此次中方搜救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定位和简单处理,遗体的清理工作将由当地人员完成。

  丛林越来越茂密,实在难以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全队决定分乘两条小船沿海岸线搜索。当天,蓝天救援队共发现了21具遗体。队长根据队员报告的数据,记录下这些遗体的具体坐标,于当晚做成详细的定位图,图上标明每具遗体的GPS定位,当地政府将依据中方人员提供的地图,开展下一步清理工作。

  蓝天救援队队员王骁宙是山东省一家医院的医生。蓝天救援队的成员大都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但在灾难发生时,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救援,而且始终坚持救援的公益性质,分文不取。用队员李文阳的话说,就是“干干净净地做善事”。

  此次赴菲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要么是救援教官,要么是部分省份分队的负责人,他们不仅救援经验丰富,而且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野外生存的能力极强。

  中国搜救人员的出色工作令当地民众和官员非常感动。一位名叫马克的当地年轻人在得知中国救援队是前来搜寻遇难者遗体后,放下修补自家房子的工作,义务为救援队当起了向导。塔克洛班市副市长萨姆布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救援队的工作令人肃然起敬,他们身上体现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首页】  【返回】

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

联系电话:0063-2-3547560 E-mail:flb9980001@qq.com

联系地址:菲律宾马尼拉市荫美沓区娜地威.洛佩兹街1111号金盛大厦2209室 邮编:150019